這幾天在研究到底哪些自費一定要打
因為自費都貴聳聳的
所以決定請教醫生
醫生建議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因為有時間限制需在八個月前口服完畢
因此今天自費第一劑1900元,之後兩個月口服一次
順便上網搜尋一下自費疫苗種類
整理一下資訊給大家
自費疫苗:
1.六合一疫苗 : 出現發燒的比率僅達20﹪左右,且出現局部腫脹及疼痛的比率僅只有10﹪,另外,寶寶也比較沒有躁動不安及食慾不振等問題出現。
2.B 型嗜血桿菌疫苗 : 接種後保護的效果非常好,而且副作用很輕微,最常見只是注射部位會有紅腫和疼痛現象,發生率大約是25%。
3.新型三合一 : 傳統三合一疫苗副作用發生的比率較高,包括發燒、接種部位紅腫和疼痛,嬰兒可能會伴有哭鬧和食慾不振的情形。而新三合一疫苗只抽取百日咳病菌部分的有用成份來製造疫苗,根據試驗的結果,這種新三合一疫苗與傳統的疫苗是一樣有效,而且它能夠有限減低發燒、紅腫和疼痛等副作用的產生。
4.四合一疫苗和五合一疫苗 : 接種後保護的效果非常好,而且副作用很輕微,最常見的是注射部位會有紅腫和疼痛現象。
5.輪狀口服病毒疫苗 : 輪狀病毒疫苗屬於活性疫苗,所以有免疫方面問題以及正在施打免疫球蛋白的幼兒,並不適合接種。施打疫苗後比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喪失食慾、煩燥、輕微發燒、嘔吐或腹瀉,爸媽不需過度緊張。
http://www.baby-life.com.tw/baby-mother.com.tw/baby-life/2007/02/link-2.htm
6.A型肝炎疫苗 : 副作用包括頭痛、不舒服、嘔吐、發燒、噁心及喪失食慾,全身性副性用之發生頻率約為0.80%-12.8%,且會自動恢復正常。
7.結合型肺炎雙球菌 : 保護力相當高,可以達到九成左右,副作用很小,大多數人會出現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及腫脹,只有少數人會發高燒、出現類似感冒症狀、眩暈、疲倦、關節痛、皮膚發疹、肌肉酸痛、疼痛等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另外自費和公費到底有什麼差異??
公費疫苗vs.自費疫苗
小寶貝一出生,該打的疫苗一針也不能少。面對不斷推陳出新的疫苗,家長該如何選擇,才能給寶寶最周全的保護?新光醫院小兒科醫師王怜人指出,目前的疫苗可分為公費疫苗及自費疫苗兩種。
公費疫苗:卡介苗、B型肝炎、白喉、破傷風、細胞性百日咳三合一、口服小兒麻痺、流行性感冒、麻疹,以及麻疹─腮腺炎─德國麻疹合一、水痘、日本腦炎疫苗等。
自費疫苗:肺炎雙球菌、A型肝炎、b型嗜血桿菌、新型三合一(白喉、破傷風、非細胞性百日咳)、四合一(白喉、破傷風、非細胞性百日咳、b型嗜血桿菌)、五合一(白喉、破傷風、非細胞性百日咳、b型嗜血桿菌、非活性小兒麻痺)、六合一(白喉、破傷風、非細胞性百日咳、b型嗜血桿菌、非活性小兒麻痺、B型肝炎)疫苗等。
一般來說,疫苗對小朋友保護力並不會因為“公費”或“自費”而有所差別。王怜人強調,不論公費或自費疫苗,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大致相同。那麼公費與自費疫苗有什麼差別呢?
王怜人表示,雖然“付費”不代表寶寶就享有比較周全的保護,但自費疫苗確實有些益處是公費疫苗無法取代的。舉例來說,由於疫苗的種類繁多,所以如果選擇施打公費疫苗,寶寶就難免得多受幾次皮肉痛。
媽咪!您瞧出施打自費疫苗的好處了嗎?簡單來說,自費疫苗已將多種不同的疫苗混合為一劑,所以可有效減少接種的時程,讓寶寶少挨幾針、免當針包;而且局部及全身副作用的發生率也比較低。
不過,有得就有失,相對地,媽咪的荷包就得稍微地失血;所以若父母經濟狀況不允許,也別勉強,因為就算施打公費疫苗,寶寶還是可以享有周全的保護。
哪些寶寶適合自費疫苗?
自費疫苗除了可以減少挨針的次數之外,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減緩疫苗副作用。針對此部份,王怜人也特別提出說明。
她說,一般疫苗的副作用,主要指的是三合一疫苗及新型三合一疫苗兩者間的差異。由於公費三合一疫苗(白喉、百日咳、破傷風)中的百日咳採用的是細胞型百日咳疫苗,其內含的內毒素成份具有較強的副作用,會使寶寶感到不舒服。
根據臨床經驗約有3~5成的寶寶會出現局部性副作用,而有發紅、腫、痛的現象;同時也有4~5成的寶寶會出現發燒、煩躁等全身性副作用。
另一方面,自費的新型三合一疫苗中的百日咳,則是採用非細胞型百日咳疫苗,可大幅降低副作用;局部副作用只有10%,而發燒只有5%。
因此,若家裡的寶寶在出生2個月時,施打第一次公費三合一疫苗後,出現下列任一情形,王怜人也建議,在第二次施打疫苗時,需告知醫師以評估能否再接種細胞型百日咳疫苗。
* 疫苗接種3天內,發生合併或未合併發燒的痙攣;
* 接種後48小時內,發生持續超過3小時的嚴重尖叫或哭鬧;
* 接種後48小時內,發生低張力和低反應現象;
* 接種後48小時內,發生超過攝氏40.5度以上的發燒。
這些儘可能不要省!
稚嫩的小寶貝抵抗力尚且不足,需要有疫苗的屏障,才足以抵抗疾病。王怜人強調,有些疾病併發症與後遺症較高,所以應儘可能施打,才能保障寶寶的健康。
一般公費疫苗屬於規定一定要施打的疫苗,至於自費疫苗,家長則可評估經濟狀況及小朋友的體質後再做決定。但王怜人也呼籲,b型嗜血桿菌、肺炎雙球菌、A型肝炎病毒等,因對寶寶有較強的殺傷力,最好是施打。
建議施打疫苗1~b型嗜血桿菌疫苗
b型嗜血桿菌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,尤其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若感染到b型嗜血桿菌,極易引發全身各部位的嚴重疾病,是不可小覷的疾病。
王怜人解釋,若幼兒感染b型嗜血桿菌,約有55~65%的幼兒會併發腦膜炎,其次是肺炎、敗血症等嚴重疾病。由於腦膜炎的早期診斷不易,一旦發生,雖然使用抗生素仍會有3~8%的死亡率;此外,有可能發生聽力障礙、水腦症等神經後遺症,影響幼兒身體健康甚鉅。
根據統計,b型嗜血桿菌於歐美的盛行率為每10萬名5歲以下幼兒,就有64~129人可能遭受感染;而B型嗜血桿菌在國內因其盛行率較低,每10萬名5歲以下幼兒,僅有1.9~2.2人可能會遭受感染。因此,B型嗜血桿菌疫苗在國外是屬於公費疫苗,與國內的情況並不相同。
不過,王怜人也說明,有鑑於感染b型嗜血桿菌易有後遺症,且死亡率極高,因此還是建議應自費施打。因疫苗生產的廠家不同,施打的時程也不盡相同,目前約有3劑及4劑兩型,家長可與醫師討論後,視需求選擇適合寶寶的疫苗劑型。
*3劑型:寶寶2~6個月大時施打第一劑,2個月後再施打一劑,待寶寶12~15個月時再追加一劑。
*4劑型:寶寶2~6個月大時施打第一劑,之後第二與第三劑,每劑間隔2個月,第四劑在12~15個月時追加。
若寶寶在大於6個月以後才施打第一劑,則依其施打年齡的大小,所需施打的次數也不盡相同,請媽咪再與醫師確認。
建議施打疫苗2~A型肝炎疫苗
根據1999年的統計資料指出,因國內環境衛生情況的進步,國內25歲以下的年輕人約有95%不曾接觸過A型肝炎病毒、不具有A型肝炎抗體,等於是完全曝露於病毒的威脅之中。
王怜人說明,A型肝炎為經口傳染的疾病,雖然目前在國內並不多見,但不代表就可以忽略它的嚴重性。加上國外旅遊盛行,且進口的食物與外食人口增多,因此,在幼兒、兒童、青少年大部的人都沒有抗體的情況下,極有可能會爆發大流行。
為了有效保護幼兒健康、避免感染,一般會建議於1歲以後替孩子施打第一劑A型肝炎疫苗,並於6個月後再施打第二劑,以形成完整的保護網。
建議施打疫苗3~肺炎雙球菌疫苗
肺炎雙球菌可存在於正常人的呼吸道內,是經由飛沫傳染的疾病。當被感染者在某些特定情況下,如免疫功能有缺陷或是病人有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時,就比較容易發生疾病。尤其是幼兒及老年人,容易引起中耳炎、肺炎、敗血症及腦膜炎等嚴重疾病。
王怜人指出,只要替寶寶施打肺炎雙球菌疫苗,就可有效預防感染。不過,目前國內使用的是,2歲以上幼兒才可注射的的疫苗,通常施打一劑即具有保護力。但若您家裡的寶寶為無脾症、腎病症候群、腎衰竭、愛滋病,或是接受器官移植,建議於3~5年後,再追加一劑。
而目前國內也預計引進適合2歲以下寶寶施打的蛋白結合型疫苗,家長可自行與醫療院所確認。
疫苗小常識
有鑑於若感染b型嗜血桿菌的後遺症與死亡率,對於個人、家庭及社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;且舊型三合一疫苗較易引起副作用,因此,行政院衛生署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已計劃將b型嗜血桿菌疫苗及新型三合一疫苗納入公費疫苗之中。
若您的寶寶因川崎病、嚴重細菌或病毒感染、免疫功能不全而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,那麼之後的活性疫苗接種也需要更改時程,請一定要與醫師確認。
留言列表